欢迎光临江苏亚立特钢有限公司 走进亚立特钢| 收藏本站| 产品展示|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
134-0554-5577

新闻中心

Strong technical force, advanc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新闻中心

咨询热线:

134-0554-5577

邮件:874556408@qq.com

电话:0523-83984388

地址:江苏省兴化市沈伦镇工业园区沈北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离心铸造_济源市按照优质高端协调发展的原



  从20世纪50年代小钢铁、小冶炼等“五小工业”艰难起步,到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快速发展,再到新常态下加快转型升级,工业文明的音符,标注着城市发展的轨迹。

  今天,济源工业正在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工业经济实现了从“傻大笨粗”向“高尖精细”的转变、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变,铸造着更加坚实的城市经济支柱。

  “企业转型,就像达尔文的‘进化论’,不进化,不发展,就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济源钢铁集团董事长李玉田曾这样表示。

  济源支柱工业企业大多是传统产业,如有色、钢铁、化工、能源等。产业偏重、偏粗、偏短,效益差、约束紧、难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经济下行压力、环境保护压力的症结所在,成为推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制约。

  传统产业并不都是落后产业,通过智能改造、离心铸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促其“脱胎换骨”,加快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扩大高附加值的中高端产品比例,能使其焕发新活力,形成新优势。

  济源市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深入推进产业与科技融合、产业与教育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从而实现了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

  为了推动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济源市强化传统产业的科技支撑,实施了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引进、科技开发合作“四大工程”,先后建成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济源示范中心、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济源分中心、全省“五位一体”科技大市场、产业集聚(开发)区研发平台等技术中心,仅该市有色金属行业拥有的核心技术和独立知识产权专利达20余项,获得创新奖项35项。

  推动产业教育深度融合。坚持“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职教就是抓民生”理念,整合职教资源建设职教园区,引进了黄河科技学院,在全市层面上构建起了本科、高职、中职完的职教体系;同时实行“专业与产业、院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四对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技能训练、项目孵化”创业教育体系,每年可为企业输送工人6000余人,全市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98%、90%以上。

  “以两化融合对标贯标、智能制造、工业云平台建设和‘企业上云’为重点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济源市工信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推动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目前济源市已有207家企业依托河南省两化融合评估系统开展对标,有60余家企业开通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跟踪服务系统企业账号,进度均居全省位。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以来,济源市先后有2个工被省工信委认定为省级智能工,3个车间被认定为省级智能车间,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2个项目被评为省级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2家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入围我省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全市大中型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一般业务应用已普遍“上云”,能源管理、设运维、购销管理等生产和服务领域的“上云”步伐也明显加快。

  王屋纳米科技,今年成为我省首批10家重大新型研发机构之一。纳米杂化材料工程试验验证平台是该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产业化项目正在加紧运作。清水源在水处理方面已经成为全国领军企业,正在加快推进整个企业的智能化改造。

  近年来,济源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严格保护环境,从而不断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

  济源市坚持把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作为招商引资的“底线标准”,实行环保前置审批和环保“零容忍”,离心铸造仅在2018年就因环保不达标否决了30余个项目。同时,强化环境监管,依托基层环境监管网格长和网格员、巡查员、监管员“一长三员”实行网格化监督,依托微型空气自动监测站、离心铸造废水废气在线监控设施和水质监控基站实行智能化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聚焦钢铁、煤炭、水泥等重点行业,济源市持续开展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低效低端产业“双减”行动,取缔淘汰高耗能高耗水、产能过剩、长期亏损、产业链低端企业,全市先后淘汰钢铁、焦炭、铅冶炼等行业落后产能80万吨、126万吨、15.8万吨,高能耗产业占工业比重下降4.7个百分点。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济源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先后构建起以开发“城市矿产”为主的社会大循环,加快推进企业间以废物利用为主的中循环,全面落实“吃干榨净”工业“三废”的企业内部小循环,变末端治理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打造出“铅锌冶炼—精深加工—废物综合利用—再生铅”“冶炼废气—化肥—石膏板”“冶炼烟尘—复合肥—新型高效肥料”等多条循环产业链条,钢铁、铅锌、焦炭等行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8%。

  “矿产资源终有用尽的一天,废铅酸蓄电池则是取之不尽的‘城市矿山’,做好它的回收利用就是布局企业未来。”豫光金铅股份再生资源部部长高富娥介绍。

  眼下,豫光金铅实现年回收废铅酸蓄电池30万吨左右,从废蓄电池中得到的再生铅,已占到企业原料的一半。冶炼过程废渣利用率几乎达到,金、银、铜等多种金属充分回收,利润占到总利润的近50%。

  济源市按照优质高端、协调发展的原则,着力建链延链提链和拉长产业链条,不断推动形成集群效应,增加中高端供给。

  记者在济源市虎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玉川产业集聚区采访时看到,按照集聚发展、错位布局原则,以两大产业集聚区和三大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不断拓展有色金属主导产业和钢铁及装制造、化工、能源优势产业“1+4”产业体系链条,其中虎岭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制造、电子电器、钢材深加工等产业,玉川产业集聚区重点打造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三大特色园区重点发展食品饮料、煤化工、冶金等产业。

  济源市坚持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推进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和协同发展,鼓励“矿山—冶炼—加工—应用”一体化经营,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虎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济源钢铁集团,钢铁行业已兴建起巨力钢丝绳、万道捷建、居安实业、金五联弹簧钢丝等一大批钢产品深加工企业;在玉川产业集聚区,围绕豫光集团,铅锌行业则已重点打造出铅锌铜及深加工、金银饰品纪念品和金靶、银靶新型材料等综合产业链。

  对于已经形成的产业链条,为了提升价值链条,济源市紧密跟踪国际技术和产业动态,支持企业加强与国内外产业创新联盟、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精准对接客户个性化、高端化需求,不断开发出高附加值产品。有色金属行业,济源市组建省制造企业家济源联盟和市有色金属产业联盟。记者在万洋集团看到,该企业分别与天能集团、泰山石膏、浙江振龙电源等5家企业合作,联合开发出了电动车铅酸蓄电池、大型石膏板等一大批高附加值产品。

  万洋集团“当家人”卢一明介绍:“铅冶炼的副产品硫酸用来生产复合肥,生产复合肥产生的石膏废渣用来生产环保建筑材料石膏板。”

  豫光、济钢、万洋在拉长产业链条方面的不懈实践,正是济源市坚持拉长产业链条、构筑产业集群的生动体现和典型缩影。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也和济源市的新兴产业深度“嫁接”,融合发展,实现了产业与产业的合作共赢。

  穿行于济源的产业集聚区,能清晰地听到这座城市转型发展的铿锵足音。俯瞰玉川大地,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以上信息由江苏亚立特钢有限公司整理编辑,了解更多离心铸造信息请访问http://www.jsyltg.com